
一開始是看到來去音樂網為這部電影打了好幾次的廣告。關於一個精通數理和音樂的天才少年的故事,嗯...光看到這個題材就很吸引人。毫不猶豫的買了預售票。
先推一下片中六歲的Vitus(FABRIZIO BORSANI飾演),怎麼有這麼可愛的小男生ㄚ?圓圓的頭,圓圓的臉、眼睛超大,又會彈鋼琴,怎麼這麼夢幻ㄚ?太可愛了!
其實一開始我不太適應電影中的人講的語言,覺得怎麼他們同時講好幾種不同的語言,包括英文;常常一下子突然聽懂一兩句,然後又聽不懂...耳朵覺得有點昏。查了查資料,電影中應該包含:瑞士德語、英文、另外某種語言(不知道是法語還是義大利語之類的)。瑞士人真的都這樣講話的嗎?一個人講瑞士德文,一個人講英文,這樣也可以對話呀?好厲害。
好吧~這不是重點。
重點是我從小就很愛看這種關於「天才」的成長故事,who knows....大概是彌補自己不是天才的遺憾吧~不過這類故事中的天才似乎常常活得不那麼快樂?Vitus也不例外,從六歲開始就展露不凡天分,父母親當然寄予厚望,希望他以後成為鋼琴家;練琴、跳級....等等這些父母對他的期望Vitus當然可以做到,但是他反而茫然的不知道做這些到底是為了誰?直到有天他想到了一個方法,擺脫父母的期望,用自己的方式來過每一天.....
即使如此,讓我喜歡的卻是電影中的那種淡淡的感覺。當中的所有情緒都不會刻意表現得很強烈,包括Vitus父母對於兒子是天才的得意和期望、Vitus對於強大期望的反抗、Vitus爺爺的怡然童趣生活;這些嚴肅情緒常常用的是一種「有趣」的情節來表現,而不是晦暗悲情,反而令人會心一笑。
劇中有一段,六歲的Vitus被要求在家中宴客時演奏鋼琴,雖然抗拒,但是還是被抓到了鋼琴前;於是他開始無視於眼前放好的譜,開始彈奏「小蜜蜂」;鏡頭帶到他父母整個臉垮下來,賓客則是忍著笑虛偽的說:「嗯...有天分...」。就在大家一陣尷尬時,突然調子一轉,變成了高難度的樂章,只見眾人表情精彩的轉變,賓客立刻呈現呆滯狀,Vitus父母則是鬆了一口氣。哈哈~真是太酷了。
讓我來形容的話,我會說這是一部很「可愛」的電影。(Vitus的手指在鋼琴上飛舞的部分除外,每當出現這種畫面,我只有深深的崇拜ㄚ~)
很輕鬆雋永又很真實的一部作品,強烈推薦。
先推一下片中六歲的Vitus(FABRIZIO BORSANI飾演),怎麼有這麼可愛的小男生ㄚ?圓圓的頭,圓圓的臉、眼睛超大,又會彈鋼琴,怎麼這麼夢幻ㄚ?太可愛了!
其實一開始我不太適應電影中的人講的語言,覺得怎麼他們同時講好幾種不同的語言,包括英文;常常一下子突然聽懂一兩句,然後又聽不懂...耳朵覺得有點昏。查了查資料,電影中應該包含:瑞士德語、英文、另外某種語言(不知道是法語還是義大利語之類的)。瑞士人真的都這樣講話的嗎?一個人講瑞士德文,一個人講英文,這樣也可以對話呀?好厲害。
好吧~這不是重點。
重點是我從小就很愛看這種關於「天才」的成長故事,who knows....大概是彌補自己不是天才的遺憾吧~不過這類故事中的天才似乎常常活得不那麼快樂?Vitus也不例外,從六歲開始就展露不凡天分,父母親當然寄予厚望,希望他以後成為鋼琴家;練琴、跳級....等等這些父母對他的期望Vitus當然可以做到,但是他反而茫然的不知道做這些到底是為了誰?直到有天他想到了一個方法,擺脫父母的期望,用自己的方式來過每一天.....
即使如此,讓我喜歡的卻是電影中的那種淡淡的感覺。當中的所有情緒都不會刻意表現得很強烈,包括Vitus父母對於兒子是天才的得意和期望、Vitus對於強大期望的反抗、Vitus爺爺的怡然童趣生活;這些嚴肅情緒常常用的是一種「有趣」的情節來表現,而不是晦暗悲情,反而令人會心一笑。
劇中有一段,六歲的Vitus被要求在家中宴客時演奏鋼琴,雖然抗拒,但是還是被抓到了鋼琴前;於是他開始無視於眼前放好的譜,開始彈奏「小蜜蜂」;鏡頭帶到他父母整個臉垮下來,賓客則是忍著笑虛偽的說:「嗯...有天分...」。就在大家一陣尷尬時,突然調子一轉,變成了高難度的樂章,只見眾人表情精彩的轉變,賓客立刻呈現呆滯狀,Vitus父母則是鬆了一口氣。哈哈~真是太酷了。
讓我來形容的話,我會說這是一部很「可愛」的電影。(Vitus的手指在鋼琴上飛舞的部分除外,每當出現這種畫面,我只有深深的崇拜ㄚ~)
很輕鬆雋永又很真實的一部作品,強烈推薦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